【國名】

肯亞共和國(The Republic of Kenya)。

【面積】

582,646平方公里。

【人口】

4100萬(2011年),人口增長率2.7%。全國共有42個民族,主要有基庫尤族(17%)、盧希亞族(14%)、卡倫金族(13%)、盧奧族(10%)和康巴族(10%)等。此外,還有少數印巴人、阿拉伯人和歐洲人。斯瓦希里語為國語,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。全國人口的45%信奉基督教新教,33%信奉天主教,10%信奉伊斯蘭教,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。

【首都】

奈洛比(Nairobi),人口約300萬。年平均氣溫17.7℃。

【國家元首】

總統烏胡魯•肯雅塔(Uhuru Kenyatta ),2013年3月當選,4月9日宣誓就職。

【重要節日】

國慶節:12月12日。

【簡況】

位於非洲東部,赤道橫貫中部,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。東鄰索馬里,南接坦桑尼亞,西連烏干達,北與埃塞俄比亞、南蘇丹交界,東南瀕臨印度洋,海岸線長536公里。境內多高原,平均海拔1500米。全境位於熱帶季風區,沿海地區濕熱,高原氣候溫和,全年最高氣溫為攝氏22~26℃,最低為10~14℃。

肯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,境內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。公元7世紀,東南沿海地帶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,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。 16世紀,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沿海地帶。 1890年,英、德瓜分東非,肯被劃歸英國,英政府於1895年宣布肯為其“東非保護地”,1920年改為殖民地。 1963年12月12日宣告獨立。 1964年12月12日肯亞共和國成立,仍留在英聯邦內。全國分為47個郡(COUNTY)。

【經濟】

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。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、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“混合經濟”體制,私營經濟佔整體經濟的70%。農業、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,茶葉、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。旅遊業較發達,為主要創匯行業之一。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,日用品基本自給。 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415億美元,經濟增長率4.6%。 1美元兌換85.88肯亞先令(2013年6月)。

【資源】

礦藏主要有純鹼、鹽、螢石、石灰石、重晶石、金、銀、銅、鋁、鋅、鈮和釷等,除純鹼和螢石外,多數礦藏尚未開發。森林面積8.7萬平方公里,佔國土面積的15%。林木儲量9.5億噸。

【工業】

獨立以後發展較快,門類比較齊全,是東非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。以製造業為主,製造業以食品加工業為主。工業主要集中在奈洛比、蒙巴薩和基蘇木三市。較大的企業有煉油、輪胎、水泥、軋鋼、發電、汽車裝配等廠。 85%的日用消費品產自國​​內,其中​​服裝、紙張、食品、飲料、香煙等基本自給,有些還供出口。 2008年6月肯正式啟動2030年遠景規劃,目標是2030年將肯建成新興工業化國家,大力發展製造業是其重點之一。

【農牧漁業】

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,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%,其出口占肯總出口一半以上。全國80%以上人口從事農牧業。可耕地面積約9.2萬平方公里(約佔國土面積的16%),其中已耕地佔73%,主要集中在西南部。肯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、小麥和水稻。正常年景玉米基本自給,小麥和水稻嚴重依賴進口。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,佔據歐盟31%-36%的市場份額。肯還是世界上除蟲菊主產國,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0%。漁業資源豐富,大多來自境內的淡水湖泊,其中維多利亞湖每年捕魚量20餘萬噸,佔漁業生產總量的80%以上。

【旅遊業】

支柱產業,直接創造就業25萬人,間接就業55萬人,近幾年年均遊客數量達到170萬人次。主要旅遊點有奈洛比、察沃、安博塞利、納庫魯、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、湖泊風景區及東非大裂谷、肯亞山和蒙巴薩海濱等。

【交通運輸】

以公路運輸為主。肯公路網總長6.4萬公里,但其中僅9000多公里瀝青路,且目前大多路況較差。 2011年肯車輛註冊量為205841輛。鐵路總長2765公里,為窄軌鐵路,機車83輛。蒙巴薩港是東非最大港口,有21個深水泊位、2個大型輸油碼頭,可停泊2萬噸級貨輪,總吞吐量可達2200萬噸。全國共有3個國際機場,4個國內機場和400多個小型或簡易機場。肯亞航空公司開設40餘條國際航線。

【財政金融】

財政收入主要靠稅收。 2010年,債務總額佔GDP的42.3%,同比上漲4.7個百分點,其中外債5345億肯先令,佔債務總額的50.2%。 2008年,肯共有42家商業銀行、1家非銀行金融機構、2家抵押金融公司、2家住宅協會和95家匯兌機構,其中四大商業銀行——巴克萊銀行、渣打銀行、肯亞商業銀行和肯亞國民銀行業務總量佔肯金融業的60%。 2010年銀行借貸利差為12.4%。2013年5月,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環比上漲0.17%,通脹率4.05%。

【對外貿易】

在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,2011年出口額增長24.7%,為5110億肯先令,進口額增長39.8%,為1.3萬億肯先令,貿易逆差繼續擴大至7890億肯先令,同比上升49.7%。 2010年經常項目赤字1992億肯先令,同比上漲54%。

主要出口商品為茶葉、咖啡、花卉、水泥、劍麻、除蟲菊、純鹼、皮革、肉類和石油產品等;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、機械、鋼鐵、車輛、藥品、化肥等。 2007年主要出口國為烏干達(16.6%)、英國(9.8%)、荷蘭(8.3%)、坦桑尼亞(8%);主要進口國為阿聯酋(11%)、中國(10%)、印度(8.6% )和沙特阿拉伯(7.7%)。

【外國資本】

肯自1963年獨立以來,一向重視吸收利用外國資本為本國經濟建設服務。 1964年政府頒布實施《外國投資保護法》。目前,英、美、德、法等國在肯設有數百家公司,投資領域遍及農業、工業、商業、旅遊、金融、交通運輸等部門。 2007年外國直接投資7.28億美元。

【外國援助】

主要援助國和國際組織有日本、德國、英國、美國、法國以及世界銀行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國際開發協會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、非洲開發銀行、歐洲發展基金和環球基金等。外援主要用於農業、軍事、交通運輸、教育、衛生、電訊及社會發展項目。

【人民生活】

2007年肯勞動人口1620萬。全國貧困率45.9%,人均壽命54歲。 2008年,肯人口中艾滋病感染者140萬;2010年15-49歲人群感染率為6.3%。 2007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將肯亞人類發展指數列為世界177個國家中的第148位。

【軍事】

1963年獨立後建軍。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,由總參謀長、陸、海、空三軍司令、國防國務部長及主管軍隊財政撥款的總統府副常秘6人組成的國防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,向總統負責;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,總統通過總參謀長統帥全軍。實行志願兵役制。現役人數2.41萬人,其中陸軍2萬人,海軍1620人,空軍2500人,另有準軍事部隊約5000人。

【文化教育】

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,教育經費一直佔政府財政支出的20%左右。近年來肯教育預算支出逐年上升,2007年佔預算支出總額的1/3(GDP的7.4%)。 2010/11財年教育投入1933億肯先令。教育體制分為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兩類,正規教育實行小學、中學、大學“8-4-4”學制。非正規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掃盲活動。 2011年,肯小學、中學數量和入學人數分別為28567所、7297所、986萬人和177萬人。中、小學師生比例分別為1:31和1:57。大學在校生19.8萬人。 2006年成人識字率為84.3%。高等學府有奈洛比大學、莫伊大學、肯雅塔大學、埃格頓大學、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和馬塞諾大學。另有30個職業培訓學校,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學。 2003年1月起實行8年免費初等教育。

【國際事務】

肯是聯合國、非洲聯盟、不結盟運動、七十七國集團成員國,洛美協定簽字國,也是(東非)政府間發展組織、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、東非共同體和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次地區組織的成員。聯合國在奈洛比設有辦事處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總部設在奈洛比。截至2008年,肯同10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。

【同英國的關係】

英國是肯原宗主國,兩國在政治、經濟和軍事上保持著傳統的密切關係。英是肯主要雙邊援助國之一。英是肯第一大投資者,對肯投資總額超過10億英鎊。英每年向肯提供500個獎學金名額,目前肯有5000多名學生在英國留學。

【同美國的關係】

近年來,肯為爭取美援、美為獲得肯配合其在東非地區反恐,兩國關係發展較快。肯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國家之一,近年來每年約5億美元。

【同鄰國的關係】

同各鄰國關係均友好。肯同坦尚尼亞、烏干達組建東非共同體並吸收盧旺達、布隆迪加入,致力於實現地區政治、經濟一體化。

@Copyright 2023 - 非洲王子講醬啵旅行社有限公司 / 聯絡人:李宜庭 / 代表人:李堉珅 / 交觀甲06488 / 品保北2489 / 註冊編號833400 / 110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-1號12樓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